節日常識
萬聖節的由來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爲 “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 關於萬聖節,人們或多或少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認知:知道萬聖節期間,許多公共場所乃至居家院落,都會佈置上很多裝璜,諸如各式鬼怪呀、南瓜燈呀、還有黑貓以及巫婆的掃帚之類;孩子們會穿上每年不一 樣的萬聖節服裝,拎着南瓜燈的提簍去挨家挨戶地討糖,說是“trick or treak”。除此之外,你還想多知道一點嗎?我們在此簡單介紹一下 萬聖節的由來與習俗。
一、萬聖節的由來: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傳說最多的版本認爲,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着各種怪異面具,拎着刻好的蘿蔔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遊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爲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爲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爲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迴歸。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現在的萬聖節裏,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
二、Halloween一詞的產生:
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三、“Trick or treat”的傳說:
孩子們今天着裝挨家要糖的習俗,據說起源於愛爾蘭。古西歐時候的愛爾蘭異教徒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羣集於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因而,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於此同時,村民們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後的擺佈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於讓它們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後來這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就成了孩子們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至於南瓜燈也至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臉點上燭火用以驅散鬼魂的;另一種說是鬼魂點上的燭火,試圖騙取人們上當而跟着鬼魂走,所以人們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個嘲諷的臉面,用以調笑鬼魂:哼!傻瓜纔會上你的當。傳說因爲首用南瓜的是一位愛爾蘭人Jack,所以人們又將鬼臉南瓜燈叫做Jack-O-Lantern。
四、現在的萬聖節
萬聖節流傳到今天已經完全沒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個孩子們的節目,也是年輕人化裝舞會的節目。 社會對節日的活動也一直做着正面的引導:要求大人教育孩子們不做恐嚇性的惡作劇,也要求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架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大人應該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佈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去打擾。另外討糖過程的始終必須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製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公共場合以及居家周圍的節日佈置都是自願的。鬼臉南瓜燈、白網黑蜘蛛等,都是節日的裝點,已全然沒有駭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學生還端端在這時候會買一對南瓜或者鬼骷髏的耳環來佩帶。如果有哪家的佈置做得過分恐怖了,會遭到有關方面的制止,媒體也會令其暴光,讓公衆指責。
萬聖節的服裝,也是萬人萬相,不是單調的大鬼小鬼了。有許多渠道教授人們如何製作萬聖節服裝。比如說製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牀單頂在頭上,別忘了扣兩個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還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褲,再從背後怎麼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當然服裝、道具業的商人們,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總之,萬聖節已成爲西方人一個很普通的季節性節日。有很多人將此看作秋的結束以及冬的到來。萬聖節一過,人們就開始期盼感恩節、聖誕節乃至新年了。
注:萬聖節祝福語
一、萬聖節的由來: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傳說最多的版本認爲,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着各種怪異面具,拎着刻好的蘿蔔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遊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爲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爲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爲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迴歸。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現在的萬聖節裏,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
二、Halloween一詞的產生:
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三、“Trick or treat”的傳說:
孩子們今天着裝挨家要糖的習俗,據說起源於愛爾蘭。古西歐時候的愛爾蘭異教徒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羣集於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因而,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於此同時,村民們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後的擺佈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於讓它們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後來這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就成了孩子們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至於南瓜燈也至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臉點上燭火用以驅散鬼魂的;另一種說是鬼魂點上的燭火,試圖騙取人們上當而跟着鬼魂走,所以人們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個嘲諷的臉面,用以調笑鬼魂:哼!傻瓜纔會上你的當。傳說因爲首用南瓜的是一位愛爾蘭人Jack,所以人們又將鬼臉南瓜燈叫做Jack-O-Lantern。
四、現在的萬聖節
萬聖節流傳到今天已經完全沒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個孩子們的節目,也是年輕人化裝舞會的節目。 社會對節日的活動也一直做着正面的引導:要求大人教育孩子們不做恐嚇性的惡作劇,也要求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架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大人應該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佈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去打擾。另外討糖過程的始終必須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製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公共場合以及居家周圍的節日佈置都是自願的。鬼臉南瓜燈、白網黑蜘蛛等,都是節日的裝點,已全然沒有駭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學生還端端在這時候會買一對南瓜或者鬼骷髏的耳環來佩帶。如果有哪家的佈置做得過分恐怖了,會遭到有關方面的制止,媒體也會令其暴光,讓公衆指責。
萬聖節的服裝,也是萬人萬相,不是單調的大鬼小鬼了。有許多渠道教授人們如何製作萬聖節服裝。比如說製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牀單頂在頭上,別忘了扣兩個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還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褲,再從背後怎麼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當然服裝、道具業的商人們,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總之,萬聖節已成爲西方人一個很普通的季節性節日。有很多人將此看作秋的結束以及冬的到來。萬聖節一過,人們就開始期盼感恩節、聖誕節乃至新年了。
注:萬聖節祝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