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常識
大暑節氣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曆六月中,陽曆七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一般爲我國氣候最熱的時候。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120°。 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爲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見小暑”。《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爲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爲大小,初後爲小,望後爲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爲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爲“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爲三候:“一候腐草爲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爲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大暑的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所以會特別感到氣候炙熱難耐。 有句俗話「小暑大暑無君子」,它的意思是說:小暑、大暑這兩個節氣的天氣十分酷熱,很多人因爲熱到受不了,就不顧面子把衣服脫掉,這樣子不但不禮貌,也失去君子風範了。
大暑前後氣溫高本是氣候正常的表現,因爲較高的氣溫有利於大春作物揚花灌漿,但是氣溫過高,農作物生長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結實率明顯下降。華南西部入伏後,光、熱、水都處於一年的高峯期,三者互爲促進,形成對大春作物生長的良好氣候條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澇。華南東部這時高溫長照卻往往與少雨相伴出現,不僅會限制光熱優勢的發揮,還會加劇伏旱對大春作物的不利影響,爲了抗禦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還應該根據華南東部的氣候特點,改進作物栽培措施,以趨利避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見小暑”。《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爲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爲大小,初後爲小,望後爲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爲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爲“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爲三候:“一候腐草爲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爲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大暑的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所以會特別感到氣候炙熱難耐。 有句俗話「小暑大暑無君子」,它的意思是說:小暑、大暑這兩個節氣的天氣十分酷熱,很多人因爲熱到受不了,就不顧面子把衣服脫掉,這樣子不但不禮貌,也失去君子風範了。
大暑前後氣溫高本是氣候正常的表現,因爲較高的氣溫有利於大春作物揚花灌漿,但是氣溫過高,農作物生長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結實率明顯下降。華南西部入伏後,光、熱、水都處於一年的高峯期,三者互爲促進,形成對大春作物生長的良好氣候條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澇。華南東部這時高溫長照卻往往與少雨相伴出現,不僅會限制光熱優勢的發揮,還會加劇伏旱對大春作物的不利影響,爲了抗禦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還應該根據華南東部的氣候特點,改進作物栽培措施,以趨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