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常識
八月八日爸爸節
爸爸節,即每年8月8號。1945年,爲了頌揚、紀念在抗日戰場上爲國捐軀的父親們由上海的部分愛國人士發起設立。
簡介
爸爸節,即父親節,每年公曆的8月8號,是新中國之前設定的父親節,又名“八八節”。“爸爸節”定於每年的8月8日,是因爲“八八”和“爸爸”同音,並且從字形上將八月八日的兩個“八”字重疊在一起,經過變形就成了“父”字,簡單好記又響亮。
“爸爸節”是在1945年8月8日(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八日),由上海的部分愛國人士發起提出父親節的構想,其目的是爲了頌揚、紀念在抗日戰場上爲國捐軀的父親們。該提議得到市民的積極響應,並舉行了熱烈的慶祝活動。
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名流紳士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諧音的“八月八日”爲父親節,當時的中央政府經開會討論最後通過並通令全國遵行。
由此,八月八日就被當時的中央政府定爲爸爸們的專屬節日,後正式改爲“中國男子節”。至今在臺灣地區仍然保留這一節日,大陸卻較少有人關注。不過,近些年來,“中國爸爸節”隨着網絡時代的發展而逐漸被部分大陸網民知曉,一些商家和網民開始認可這一節日。
與父親節的區別
1、設立時間不同中國的父親節的時間設立,比西方的父親節要早。美國1966年,簽署總統公告,宣佈當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爲美國的父親節,此後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爲全美國的父親節,才成爲美國永久性的紀念日。而中國的父親節在1945年就確立。 2、設立目的不同中國爸爸節的設立是爲了紀念英勇的父親們爲了國家而獻身,具有愛國意義;而父親節則是爲了單純的感恩,感謝大父母親的培養而設立的節日。
3、影響不同相對於西方父親節,中國爸爸節的影響範圍較小。
各地過法
中國(大陸)地區,官方並沒有規定採用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爲父親節,但是在年輕人的團體中,已經把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作爲自己的父親節;而對於“爸爸節”,有很多人並不瞭解。所調查,在隨機抽取的100名大學生中,僅有3人知道8月8日是“中國爸爸節”,2人曾聽說有“中國爸爸節”但不清楚節日日期,其餘大學生均表示只清楚有“西方父親節”,而“中國爸爸節”爲第一次聽說。
在中國香港,大部分人還是以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作爲父親節,只有少部分人在八月八日隆重紀念一番;而在臺灣地區,幾乎全部以八月八日作爲自己的父親節,這也是官方正式規定的節日。實際上,這個規定比較符閤中國文化,因爲加入了中國漢字的諧音,並且八月八日的兩個“八”重疊在一起形成“父”。而母親節,兩岸三地都相同,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美國的很多華僑,一般一年都過兩個父親節,一個是美國本土的父親節,是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另一個是中國的父親節,是每年八月八號。
被冷落原因
作爲一箇中國節日,在內地遭到如此冷落,廣西師範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老師陳羽鋒認爲:“這體現出中國新聞工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和挖掘的不足,以及對自身的不自信。”她還表示,諸如“西方父親節”等西方文化的成功傳播與其經濟發展有密切關係,並且在對外傳播中能入鄉隨俗,與當地本土文化求同存異。要繼承發揚一些中國文化,有時需適當改變,拋棄一些偏僻的陳腐的內容,追求通俗化,儀式不能複雜。
而來自廣西師範學院文學院的老師陳烈認爲,大陸較少人“關注中國爸爸節”,與中國當時社會政治背景有關係,在推翻三座大山後,國內又開始倡導女性解放,可能與政府在對這樣一種民族文化上重視程度相對減弱,且年輕人對自己本土文化瞭解較少,對外來文化好奇等有關。
簡介
爸爸節,即父親節,每年公曆的8月8號,是新中國之前設定的父親節,又名“八八節”。“爸爸節”定於每年的8月8日,是因爲“八八”和“爸爸”同音,並且從字形上將八月八日的兩個“八”字重疊在一起,經過變形就成了“父”字,簡單好記又響亮。
“爸爸節”是在1945年8月8日(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八日),由上海的部分愛國人士發起提出父親節的構想,其目的是爲了頌揚、紀念在抗日戰場上爲國捐軀的父親們。該提議得到市民的積極響應,並舉行了熱烈的慶祝活動。
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名流紳士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諧音的“八月八日”爲父親節,當時的中央政府經開會討論最後通過並通令全國遵行。
由此,八月八日就被當時的中央政府定爲爸爸們的專屬節日,後正式改爲“中國男子節”。至今在臺灣地區仍然保留這一節日,大陸卻較少有人關注。不過,近些年來,“中國爸爸節”隨着網絡時代的發展而逐漸被部分大陸網民知曉,一些商家和網民開始認可這一節日。
與父親節的區別
1、設立時間不同中國的父親節的時間設立,比西方的父親節要早。美國1966年,簽署總統公告,宣佈當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爲美國的父親節,此後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爲全美國的父親節,才成爲美國永久性的紀念日。而中國的父親節在1945年就確立。 2、設立目的不同中國爸爸節的設立是爲了紀念英勇的父親們爲了國家而獻身,具有愛國意義;而父親節則是爲了單純的感恩,感謝大父母親的培養而設立的節日。
3、影響不同相對於西方父親節,中國爸爸節的影響範圍較小。
各地過法
中國(大陸)地區,官方並沒有規定採用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爲父親節,但是在年輕人的團體中,已經把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作爲自己的父親節;而對於“爸爸節”,有很多人並不瞭解。所調查,在隨機抽取的100名大學生中,僅有3人知道8月8日是“中國爸爸節”,2人曾聽說有“中國爸爸節”但不清楚節日日期,其餘大學生均表示只清楚有“西方父親節”,而“中國爸爸節”爲第一次聽說。
在中國香港,大部分人還是以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作爲父親節,只有少部分人在八月八日隆重紀念一番;而在臺灣地區,幾乎全部以八月八日作爲自己的父親節,這也是官方正式規定的節日。實際上,這個規定比較符閤中國文化,因爲加入了中國漢字的諧音,並且八月八日的兩個“八”重疊在一起形成“父”。而母親節,兩岸三地都相同,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美國的很多華僑,一般一年都過兩個父親節,一個是美國本土的父親節,是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另一個是中國的父親節,是每年八月八號。
被冷落原因
作爲一箇中國節日,在內地遭到如此冷落,廣西師範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老師陳羽鋒認爲:“這體現出中國新聞工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和挖掘的不足,以及對自身的不自信。”她還表示,諸如“西方父親節”等西方文化的成功傳播與其經濟發展有密切關係,並且在對外傳播中能入鄉隨俗,與當地本土文化求同存異。要繼承發揚一些中國文化,有時需適當改變,拋棄一些偏僻的陳腐的內容,追求通俗化,儀式不能複雜。
而來自廣西師範學院文學院的老師陳烈認爲,大陸較少人“關注中國爸爸節”,與中國當時社會政治背景有關係,在推翻三座大山後,國內又開始倡導女性解放,可能與政府在對這樣一種民族文化上重視程度相對減弱,且年輕人對自己本土文化瞭解較少,對外來文化好奇等有關。